1月16日,江西省胸科醫院介入血管科為醫院首例診斷為異常體動脈供血左下肺基底段的咯血患者順利完成介入血管栓塞手術。
患者為一年輕女性,因咯血6天來我院就診,胸部CTA提示“左下肺基底段異常體動脈供血”。該病是一種極少見的先天性疾病。經病情分析并征求家屬同意后,行“支氣管造影術+肺動脈造影術+異常體動脈造影、栓塞術”。術中造影示:發自胸主動脈的粗大血管供應左肺下葉,S9、10段肺動脈缺如。使用4枚cook彈簧圈對其主干進行栓塞,復查造影示血流消失。術后隨訪該患者,無咯血、無胸痛等不適癥狀。
該手術的開展,填補了我院異常體動脈供血左下肺基底段的咯血介入手術的空白,也標志著我院介入血管科的專業技術水平達到一個新高度。

異常體動脈供血左下肺基底段
這是一種極少見先天性疾病,指發自于胸主動脈、腹主動脈的異常體動脈供血支氣管及肺實質發育正常的左下肺基底段。該病與葉內型肺隔離癥臨床表現和影像學征象較為相似。
異常體動脈供血左下肺基底段常因左向右分流而產生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部分患者有咯血等癥狀。外科手術通常對患者異常體動脈進行結扎,對病灶肺葉或肺段進行切除。1998年Bruhlmann等人報道通了過彈簧圈栓塞異常體動脈治療該疾病,取得了較好臨床療效。隨著介入栓塞技術發展,因其創傷更小、恢復更快,且控制咯血與術后感染更有優勢,介入手術逐漸被接受及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