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手術的患者大多心中都有一些這樣的疑惑:
手術的那些醫生護士到底怎么回事,從護士接我去手術室開始,過一會就得問一遍我叫什么名字?
我做哪的手術?還要在身上劃線之類的,他們這是干嘛,難道他們還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手術嗎?
或是,做手術前一直想著:
手術醫生不會把我的手術部位弄錯把、那么多人做手術不會搞錯病吧,緊張到睡不著。
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答疑解惑,聊一聊手術安全的守護神——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做手術,患者都非常關心手術安全問題了。手術安全,從最基本的來說就是必須確定手術病人的正確,手術部位的正確,術前準備的完善和手術風險的預估。為加強醫療機構的管理,指導并規范醫療機構手術安全的核查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護士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衛生部組織制定了《手術安全核查制度》,最大程度的為患者手術安全提供了保障。
中國人對重要的事情確認時習慣使用“再三確認”,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就是由有執業資質的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在麻醉開始前、手術開始前、患者回病房前再三確認的。
第一次確認
是在進入手術室后麻醉開始前三方共同通過詢問患者,核對患者腕帶的方法共同核對患者的身份、手術法式、手術部位,并核對醫生在患者身上用記號筆做的手術標識,再次核對患者的皮膚是否完整,有無過敏史,抗菌藥物的皮試結果,確認患者有無植入物或假體,基本上把患者術前的一般情況都了然于胸,這個時候再開始為患者進行手術麻醉,這也是患者清醒時醫護人員做的最后確認。
第二次確認
是在手術開始前進行的,這次三方除了需要再次確認患者的身份、手術名稱、手術部位外還要求麻醉師、手術醫生共同確認手術風險等內容,使麻醉醫師、手術醫生共同關注手術風險,確保手術安全;同時還要求手術室護士確認手術物品準備情況,確保手術中所有物品一應俱全。
最后一次確認
是在手術結束后,患者離開手術室前進行。同樣是手術醫生、麻醉醫師、手術室護士三方同時進行確認。當然這一次確認和前兩次一樣必須確認患者的信息外,更關注的是患者術中情況的確認。比如:實際的手術方式,術中的輸液、輸血的核查、術中清點手術用物的情況、手術標本的確認、以及患者皮膚情況、輸液、引流管情況進行確認。這一次確認等于讓在場的手術醫生、麻醉醫師以及手術室護士再次對手術經過進行了回憶,如同學生做作業檢查一樣,對自己已完成的工作再一次進行梳理、反省,最后對病人現有的狀態進行核對,以便可以準確的交接班,完美的與患者術后的醫療護理銜接起來。
說了這么多,您還會對手術室醫護人員進行的盤問表示不理解嗎?
還會擔心”手術醫生把我手術部位弄錯了怎么辦”的手術安全問題感到緊張嗎?
有了專門的制度進行保障,手術安全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所以做手術時請別緊張,相信醫護人員,積極配合,您一定能安全的見到您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