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50多歲的張阿姨,是一名全職家庭主婦。每天的工作就是煮飯、拖地、晾衣服……最近,她發現自己的右手手背上長了一個小小的紅疙瘩按了按,有點疼。一開始沒在意,可誰曾想自己感染的是“海魚分枝桿菌”,還差點因此截肢!
什么是海魚分枝桿菌?
“海魚分枝桿菌”是一種生活在海水和淡水中的細菌,和結核桿菌是同屬。這種細菌很難在超過37℃的環境下存活,生活中也并不常見。又稱游泳池肉芽腫。
海魚分枝桿菌的典型癥狀
多見于兒童和青年,皮損好發于肘,膝、手腳、指趾,踝、小腿等四肢易受外傷部位,肘部皮損最為常見,約占70%以上。局部受傷3~4周內出現小的,多為單發的紅色丘疹,緩慢長大形成1~2cm紅色或紫色小結節。
01
張阿姨咋會無端感染這種真菌的?
萬萬沒想到 是因為殺魚被刺傷
當醫生問道,“你們家這段時間吃了魚,或是吃了海鮮嗎?”張阿姨嚇了一跳,確實這段時間,他們一家經常吃魚。難道這種細菌,會通過魚和海鮮傳染嗎?張阿姨想起來了。有一次,她在洗魚的時候,手指被魚鰭刺了一下,連血都沒有出現,只是有點紅腫,2-3天就消退了。可不久后,她的手背上確實就出現了疙瘩,小疙瘩越長越大,中央出現了 小“黑洞”,用藥后不但沒有恢復,還越來越擴張,形成一個直徑超過4厘米左右的大窟窿,還開始有膿水流出。當趕到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看病時,醫生這么說道“整只右手像廢了。”“再晚點去醫院,就要截肢了!”
海魚分枝桿菌感染一般治療
目前仍無特效方法。抗結核藥無效。一般可在2~3年內自行消退。有報告口服利福平450mg/d,3個月內痊愈,也有紅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復方新諾明)治療有效的報道。也可用米諾環素(美滿霉素)、磺胺托嘧啶(磺胺甲氧嘧啶)、利福平與乙胺丁醇聯合治療,報告有效。局部治療有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溫濕敷,冷凍,手術切除等,凍干卡介苗及本菌菌苗療法也有效。
真是萬萬沒想到啊!
小編聽說,
接觸水產品的人,
容易和海魚分枝桿菌結下不解之緣:
比如——
海釣愛好者
魚販
菜場小商販
經常處理魚蝦蟹等海產品的家庭主婦 ......
真的要小心了!!!
海魚分枝桿菌的威力這么強大,我們還能愉快地接觸魚蝦嗎?
日常生活中記得這樣做
1、捕捉、宰殺、清洗海鮮的時候,最好戴上防割的橡膠手套。
2、老人、兒童、孕產婦、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等人群,由于免疫力較低,盡可能少接觸未完全烹煮熟的海鮮。
3、手上有傷口的時候,不要直接接觸海水,避免細菌通過傷口進入體內。
4、若不慎被魚蝦刺傷,可用碘伏消毒,多數可自行愈合。
5、如出現紅腫熱痛或化膿感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抗炎治療處理。如果傷口久治不愈,而患者又有經營水產史,應排查有無海魚分枝桿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