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一年好風景,最是橙黃橘綠時,在金秋飄香的九月,首屆安寧療護培訓班在北京順利開班了,我院作為省級醫療單位第一時間選派了一名護士參加了培訓,為期兩個月的學習,不僅提升了護士的專業理論知識,更是領悟到了安寧療護亟待開展的意義。
當學術與夢想結合,會碰撞出絢爛的火花。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來推動安寧療護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019】3號》、《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指出,要加強安寧療護醫療機構建設,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綱要》中重點強調“加強安寧療護能力建設”,力爭在2022年在全國普及安寧療護。
當生命的盡頭沒有一個技術可以起死回生,也沒有一個藥物可以死而復活時,怎們才能讓生命的光環在逐漸褪去的同時彰顯人性的光輝,這就是安寧療護存在的意義,也是安寧護士應該做的事。那什么是安寧療護呢?安寧療護又稱“臨終關懷”、“舒緩醫療”、“姑息治療”等,安寧療護不同于常規的醫學治療,它是生命盡頭的醫療治療,通過醫生、護士、社工、志愿者、理療師及心理師等人員組成的服務團隊,針對失去醫學救治意義,存活期限不超過6個月的臨終患者提供身體、心理、精神及靈性等方面的照護。在控制患者癥狀的同時,更多的是關注患者的內心感受,讓患者有質量、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后一個階段。安寧療護關注的是末期生命的品質,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標志之一。
目前安寧療護在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希望能有更多的醫務工作者、社工、義工等傳遞安寧療護的理念,帶動更多的社會人士,集社會資源,關注終末期的癌癥患者,關注他們的生活品質,讓其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姿態畫上人生的最后一個音符。
作為全國首批安寧療護專科護士,回到自己醫院,將肩負重任、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將安寧療護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為推動安寧療護事業的發展、為健康中國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