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說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經口腔咯出。在臨床上,咯血其實是非常危險的癥狀,尤其是大咯血時血液可從口鼻涌出,阻塞呼吸道,從而造成窒息死亡。隨著許多醫學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為咯血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辦法,目前通過肺血管介入治療,咯血死亡率已經可以下降至0.2%。
人為什么會咯血?咯血是不是肺癌的一個征兆呢?有請江西省胸科醫院介入血管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許玉華為大家講解一下。
許玉華
專家介紹
江西省胸科醫院介入血管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
2000年畢業于江西醫學院
2002年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進修介入放射學
2006年,江西省胸科醫院裝機并開展介入治療,期間從事外周血管介入
2018年1月到4月,赴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學習呼吸系統介入放射學(肺血管專業的介入治療)
2018年8月成立外周血管介入組
2020年4月成立介入血管科
劃重點了!快準備好紙筆~
咯血為急危重癥 一旦發現必須立刻治療
許玉華回憶起之前的一位患者,反復咳血近一年,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肺結核,一直沒有進行治療。患者到江西省胸科醫院檢查的時候,許玉華就告訴他咯血是非常危險的。患者不以為然的說:“這有什么關系呀,我都咯了一年多了,沒事的。”結果剛把他安排下來就大咯血,該院的外科、麻醉科、ICU科等科室在介入室一起聯合搶救,手術結束時患者咯了將近7000毫升血出來。許玉華表示,這就是一次“血的教訓”。
反復咯血可能會引起其他病變
很多患者以為咯血去打點消炎針、止血藥物就可以了,其實大部分病人都會復發,反反復復就慢性化為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的血管是有病理基礎,患者血管結構變了,正常的血管動脈和靜脈基本是不會黏在一起,而咯血的病人都是支氣管動脈或體動脈與肺動脈有瘺形成,專業術語叫BPS分流,只要BPS分流存在,患者咯血必然會復發,所以一定要重視咯血。
江西省胸科醫院介入血管科手術
早發現早治療早痊愈
其實很多致死性的大咯血是可以預防的,像肺假性動脈瘤,部分肺癌患者腫瘤侵犯了肺動脈,如果肺癌病人常規做胸部CTA,就會發現相當一部分病人的肺動脈受到腫瘤侵犯,一旦咯血都是致命的,但是如果提前干預的話,可避免致死性大咯血。咯血在沒有介入治療技術之前,通常以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為主,死亡率很高,特別是大咯血的死亡率在70%左右。
江西省胸科醫院介入血管科主要從事咯血介入治療,包括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肺膿腫等疾病引起的咯血;還有腫瘤的綜合介入治療,可以經導管血管化療灌注栓塞、經皮穿刺、腫瘤粒子植入和微波消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