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蚊蟲來襲,容易造成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臨床上此病發病急,常伴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遺癥,屬于血液傳染病。
近日,我院ICU收治了一例因“全身不適4天,意識障礙伴發熱3天”入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入院時患者已呈昏迷狀,對光反射遲鈍,抽搐嚴重,需行氣管插管術行有創呼吸機輔助治療。考慮到患者體型肥胖,脖子短,喉鏡直視下插管困難,曾迎春副主任當即在氣管鏡引導下行氣管插管術,同時,轉入隔離間,加強氣道及營養等管理。患者腦脊液病毒全套提示乙型腦炎病毒核酸(定性)陽性,經半個月對癥治療后癥狀有所改善,神志轉清能正常回答問題。因患者比較肥胖,需每2小時翻身預防壓力性損傷,常常是6名醫護人員同時用勁才能抬起并完成翻身,護理難度雖然很大,但看到患者由昏迷逐漸轉清,大家心中除了成就感外,油然而生的更是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乙腦多見于7、8、9三個月內,南方稍早、北方稍遲。10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起病急,有高熱、頭痛、嘔吐、嗜睡等表現。重癥患者有昏迷、抽搐、吞咽困難、嗆咳和呼吸衰竭等癥狀。體征有腦膜刺激征、淺反射消失、深反射亢進、強直性癱瘓和陽性病反射等。
乙腦診斷標準為
(1)疑似病例在流行地區蚊蟲叮咬季節出現發熱、頭痛、惡心、嘔吐、嗜睡、頸抵抗、抽搐等。
(2)確診病例①曾在疫區有蚊蟲叮咬史。②高熱、昏迷、肢體痙攣性癱瘓、腦膜刺激征及大腦椎體束受損(肌張力增強、巴氏征陽性)。③高熱、昏迷、抽搐、狂躁,甚至由于呼吸衰竭、循環衰竭而死亡。④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獲陽性結果。
(3)臨床診斷疑似病例加①和②或②、③項,并排除細菌性腦膜炎。
被叮咬了乙腦患者的蚊子叮了會不會得乙腦?
一般不會,由于人被感染后僅發生短期病毒血癥,且血中病毒數量較少,并絕大部分呈隱性感染,因此患者及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大。
如何預防乙腦?
控制傳染源:豬是乙腦傳播的主要傳染源,故應搞好飼養場所的環境衛生,人畜居住地分開。
防蚊和滅蚊:是預防乙腦的根本措施之一。消滅蚊蟲孳生地,滅越冬蚊和早春蚊,噴藥滅蚊,使用蚊帳、蚊香,涂驅蚊水等。
預防接種:預防接種是保護易感人群的關鍵措施,2008年我國在全國范圍將乙腦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適齡兒童均免費接種。
如果出現乙腦患者,應住院治療,病室應有防蚊、降溫設備,應密切觀察病情,細心護理,防止并發癥和后遺癥,對提高療效具有重要意義。